一、锚定发展坐标:数字化路径的系统探索
作为常州工业数字化创新研究院的核心基础服务板块,“理论研究与支撑”始终以“前瞻洞察+实践转化”为双轮驱动。我们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,构建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链条理论体系:
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:基于长三角制造业集群特性,联合北自所、长江院等行业头部机构,开展《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》《中小企业数字化跃迁指南》等专项研究,形成覆盖智能装备、新能源等领域的“场景化解决方案库”。例如,在汽车制造行业,我们通过梳理工艺数字化渗透率与产能提升的关联模型,为某龙头企业制定了分阶段的数字工厂建设路径,使其生产效率提升21%。
纵横向项目执行:承接政府及企业委托的数字化专项课题,横向覆盖产业链协同、数据要素流通等前沿领域,纵向深入车间级数字孪生、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等细分场景,形成可复制的区域化转型范式。
二、链接政产学研:从调研到教学的价值闭环
政府数字化调研支撑:依托国家智能制造核验专家卢剑伟教授领衔的团队,为地方政府提供“政策设计-实施评估-效果反馈”的全流程服务。参与地方政府“智改数转网联”政策文件起草,通过走访规上企业,提炼出智改数转网联相关核心指标,为政策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实践与教学转化:将前沿研究成果融入人才培养体系,开发《智能制造概论》《工业互联网技术》等特色课程,联合头部企业打造“产学研用”实训基地。目前已培养数字化转型工程师50余名,其中8名学员参与了研究院承接的智能工厂改造项目,实现“理论学习-项目实战-就业上岗”的无缝衔接。
三、研究院支撑力:硬核团队与资源整合
数研院20余名核心成员中,8名博士、12名高级职称专家构成理论研究的“最强大脑”,他们既具备信息工程、机械制造等跨学科背景,又拥有北自所、金蝶、建科院等企业的实战经验。依托常州市“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”平台,我们整合了工业软件、数据中台等领域的优质资源,形成“理论研究-技术验证-产业应用”的快速转化机制。例如,团队基于理论模型开发的“能耗数据中台”助力某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2%。
结语:理论是实践的先导,我们以“扎根产业、前瞻引领”为宗旨,让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能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“导航仪”,推动制造业在数字浪潮中破浪前行。